遗尿症是什么?儿科专家详解病因、治疗及挂号指南
**一、遗尿症是什么意思?**
遗尿症(俗称“尿床”)指5岁及以上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,且每周超过2次,持续3个月以上。根据国际疾病分类(ICD-10),遗尿症分为原发性(从未建立自主控尿能力)和继发性(曾控尿6个月后复发),可能与遗传、发育延迟、心理因素或泌尿系统异常有关。
**二、儿科科普常识**
1. **常见原因**:
- **生理因素**: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、膀胱容量小、神经发育未成熟。
- **心理因素**:家庭变故、学业压力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。
- **疾病因素**:尿路感染、糖尿病、隐性脊柱裂等需排查。
2. **年龄标准**:5岁前偶尔尿床属正常,5岁后频繁发生需就医。
**三、挂号指南**
1. **首选科室**:
- 三甲医院儿科或儿童泌尿外科,部分医院设有“遗尿专病门诊”。
2. **检查项目**:
- 基础检查:尿常规、泌尿系统B超。
- 进阶检查:脊柱MRI(排查隐性脊柱裂)、尿动力学检查(评估膀胱功能)。
**四、如何寻找正规资质医院?**
1. **查询渠道**:
- 国家卫健委官网([www.nhc.gov.cn](http://www.nhc.gov.cn))查询医院等级。
- 第三方平台(如“好大夫在线”)查看医生执业资质及患者评价。
2. **避坑提示**:警惕宣称“包治”“偏方”的机构,优先选择公立医院。
**五、知识误区澄清**
- **误区1**:“尿床是孩子懒惰或故意为之。”
→ 事实:多数与生理或病理因素相关,责备可能加重心理负担。
- **误区2**:“等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。”
→ 事实:约1%-2%患者症状持续至成年,早干预可改善生活质量。
**六、医保与费用**
1. **报销范围**:
- 尿常规、B超等基础检查通常纳入医保,部分城市将遗尿症列为慢性病管理。
2. **自费项目**:
- 行为治疗仪、特殊药物(如去氨加压素)可能需自付,建议提前咨询医保局。
**七、家长应对建议**
- **记录排尿日记**:帮助医生判断模式。
- **心理支持**:避免惩罚,可通过奖励机制建立信心。
**总结**:遗尿症需科学对待,及时就医可有效改善。若孩子符合诊断标准,建议尽早至正规医院儿科或泌尿外科评估,结合行为干预、药物或物理治疗综合管理。